::: 最新消息公告 [ 瀏覽作業 ] :::
標題: 【全教總新聞稿】世界教師日前夕 全教總要求教育部接軌國際 改善教師工作條件應成為教育治理核心工作
消息類型: 最新訊息公告、新聞稿
部門別: 文宣部 
最 新 消 息 內 文

 

改善教師工作條件應成為教育治理核心工作
10月5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教師日,近年來,各國皆面臨師資短缺、教師過勞等嚴峻挑戰,優質的教育是推動社會持續進步的基礎,為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國際教育組織(Education International)均倡議,呼籲各國政府應立即改善教師工作條件、提升薪資待遇、減輕行政負擔,成為全球教育改革共同關注的嚴肅課題。
近年來,台灣中小學亦出現嚴重的教師荒,背後正是教師待遇停滯、工作條件持續惡化的反映,唯有針對問題、對症下藥,積極提升教師待遇、減輕行政壓力,才能提升儲備師資進入教職的誘因,真正緩解師資荒。
適值世界教師日,全教總特別再次提出以下具體建議:
一、 提升教師待遇,增加教職吸引力
相較於最低工資連十漲,明年度調幅3.18%,行政院長卻拍板定案公教人員明年不加薪,「0趴」的調薪,凸顯現行調薪機制的不透明、調薪公式亦不專業的老問題。全教總重申應「破除黑箱、開放參與、建立制度」,要求政府主動為教師加薪,這是提升教師地位、增加教師職業吸引力的關鍵,全教總同時呼籲立法院,盡速完成薪資審議法制化進程,並建立能明確因應通貨膨脹,足以吸引優秀國民任教職之待遇調整機制。
二、 依精算結果儘速撥補,確保基金永續
自民國111年立法院三讀通過,要求政府應依據精算報告撥補退撫基金之新舊制財務缺口以來,行政院已連續三年撥補金額不足。根據退撫基金第九次精算結果顯示,基金財務缺口相較於第八次更為擴大。為確保基金永續運作,政府應依據最新第九次精算結果,自114年至123年分十年進行撥補,其中公教人員部分每年應分別撥補201億元及136億元。全教總呼籲朝野委員共同監督政府,依精算結果儘速落實撥補,並應補足自113年起撥補不足之差額,以具體展現政府照顧公教員工之決心。
三、 體恤員工,落實「健康臺灣」願景
為落實賴總統「建構健康臺灣」政策願景,全教總主張「教師身心調適假」應獨立、有別於事假,請假規則明定課務排代,以確保所有教育人員享有獨立的身心健康休假權利。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指出,當前教育職場環境惡劣,各級學校教師普遍面臨繁重工作負擔與心理壓力,建議各級學校教師每年應享有3至5天身心調適假,並納入《職業安全衛生法》或相關法規明確規範,以確保教育人員身心健康,提振工作士氣與教學品質。
四、 落實行政減量,立即停止影響教學的行政措施
長期以來,國際教育組織(EI)反覆強調優質教師是提升教育品質的關鍵,要求各國政府檢討績效主義、減輕學教教育人員負擔,關於行政減量,雖然教育部業已倡議多年,但成效始終不彰,學校現場怨聲載道。全教總要求教育部從自身做起,停止閉門造車、異想天開的政策發想,才能真正減輕現場壓力,讓教師回歸教學本務,確保學習品質。
立法委員林宜瑾表示,緩解教師荒的方式,勢必要改善教師的工作條件和品質,才能吸引人才投入教職。針對教育部規劃教師每年可請3天「身心調適假」,林宜瑾指出,身心調適假併入事假計算,教師須自付代課鐘點費,恐讓原先希望教師放寬心請假調適身心靈的美意大打折扣。林宜瑾也提及,有些教師擔心請身心調適假會被貼標籤、被認為不適合當老師,教育部有責任多加宣導身心調適假的本意,讓大家充分了解並尊重。
另外,林宜瑾也談到,中小學兼任與代課教師鐘點費漲幅跟不上最低時薪的漲幅,且導師職務加給也多年未調漲,有必要檢討調整。林宜瑾表示,教師工作越來越多元、繁雜,若薪資待遇與工作負擔不成比例,會讓原先有意投身教職的人望之卻步,希望教育部要有具體行動給予教師支持。
立法委員劉書彬表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訂定每年的10月5日為世界教師日,用意是在提升教師地位並強調教師在教育中的專業角色。近年來,各國皆面臨師資短缺、教師過勞等嚴峻挑戰,優質的教育是推動社會持續進步的基礎,為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國際教育組織(Education International)均倡議,呼籲各國政府應立即改善教師工作條件、提升薪資待遇、減輕行政負擔,成為全球教育改革共同關注的嚴肅課題。
劉書彬認為,近年來,台灣中小學亦出現嚴重的教師荒,背後正是教師待遇停滯、工作條件持續惡化的反映。沒有優質的教師,就沒有優質的教育。而上週教育部長鄭英耀在「給全國教師的一封信」中承諾,年底前會提出校事會議精進方案,並落實行政減量,逐年釋放正式教師員額以穩定人力。劉書彬提到自己在前天(星期三)擔任本會期的教文委員會召委,會負起監督責任。
另外,劉書彬也表示除剛過完的台灣928教師節外,10月5日希望透過這個節日,得以重新檢視教育政策與實務,並思考如何為教師提供更好的支持,以應對時代的挑戰,例如在AI時代如何透過合作與創新,來建構更具包容性和韌性的教育體系。在世界教師節前夕,呼籲珍惜教師的聲音,給予足夠尊重教師專業空間、提供政策資源支持讓教師教好學生,能教好學生就是幫助國家社會發展,因為學生畢業後,會進入社會成為其中一份子。
立法委員郭昱晴表示,10月5日世界教師日即將到來,這一天提醒我們,教師不只是教書,還要承擔大量行政與輔導工作。如今台灣教師普遍面臨行政負擔過重、人力不足、過勞的困境,以及校事會議爭議,急需正視。
郭昱晴認為,第一,需減少行政雜務。許多教師被迫花大量時間在評鑑、計畫、文書,壓縮了教學與陪伴學生的時間。教育單位必須簡化流程,讓教師能專注教學。第二,需補足師資缺口。先前琉球國中教師因過勞猝逝的案例,讓社會痛心,也凸顯正式與代理教師不足,老師常得一人分擔多人工作,工時超過10小時,嚴重影響健康與教學品質。第三,課務與鐘點費合理化。雖然教育部調整鐘點費,但仍無法解決「人力不足」的根本問題,代課制度與支援機制需要全面檢討。無論正式或代理、一般或特教,不能不斷只讓老師們燃燒熱情,也要真正給予實質支持,郭昱晴認為還要調整加給制度,才能留住人才。第四,保障教師參與與權益。校事會議本應是民主機制,如今卻成為第一線教學壓力來源。
另外,郭昱晴也提到,今年5月28日及8月7日,已兩度針對校事會議提出質詢,8月7日特別提出五大訴求:建立合理公正的處理分級機制、保障教師知情與答辯權、健全調查委員合理選任機制、引入第三方審議單位、設立教師支持跟法律援助體系,強烈要求教育部正視教育環境現場的困境。總結來說,台灣教育要進步,必須改善教師的工作環境與制度,真正減輕行政與人力壓力。唯有讓教師專心教學,下一代學生才能真正受益。
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強調,中小學教師荒日益嚴峻,已嚴重威脅台灣教育品質,教師荒的背後正是教師待遇停滯、工作條件持續惡化的必然結果。無論聯合國、EI甚至是OECD教育部門的調查都顯示,教師工作待遇是阻礙人才投入教職的主因,全球教師身心健康調查更指出,惡化的工作環境、人力短缺已造成多國教師提前離職率增加。瑞典教師工會提出唯有行政減量、或增加行政人力,將專業教學時間還給教師,國家教育品質才得以維繫。全教總再次呼籲:沒有優質的教師,就沒有優質的教育,期待教育部展開具體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