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稿】 發稿日期:2025年9月25日
全教總提出五大訴求 要求教育部成為支持教師的後盾
近期教學環境持續惡化,眾多教師在教學現場日漸感到疲憊與迷茫。全教總今(25)日在教育部舉行「挺老師、護教育」抗議活動,提出五大訴求,希望社會各界理解當前教師工作困境,也要求教育部正視並解決教師長期以來所面臨的結構性問題。
此次活動集結全教總22個地方工會共同參與,針對當前教育核心問題提出五大訴求:
一、挺教師、抗民粹: 近年來,許多教育決策總先考量選票壓力及社會輿論風向,嚴重削弱教育專業,教師更常成為犧牲品。我們主張教育決策應回歸專業,應以教育工作者意見爲主導,不應再被非專業的聲音綁架。
二、助教學、免雜務:教師工作應以課堂教學、輔導學生為核心,不應被繁重的行政庶務與非屬教學活動所淹沒。我們呼籲實施行政專職化,編制專責行政人員,簡化學校行政流程,真正落實行政減量,讓教師能專注於備課與教學,提升教學品質。
三、護專業、斬濫訴:自2019年「教師法」修正以來,濫訴無罰則、小案大辦的氛圍瀰漫校園。不當的申訴與訴訟文化,讓教師動輒得咎,甚至面臨無謂的法律糾紛,嚴重影響教學意願與士氣。例如,有國中導師不想使用記過處理學生的吸煙行為,並依正當管教規定、已事先考量生理需求的情況下,以兩節下課時間讓學生站立反省,卻被學生投訴教育部不當管教。經過行政單位層層指示到學校後,在沒有判斷事實與情節之下,直接送校事會議調查,聞者無不感嘆「老師難為」。我們要求啟動修法程序,修正處理機制,遏止惡意濫訴,保護教師的專業自主性,讓校園回歸教育本質。
四、顧校安、增人力:面對層出不窮的校園安全事件,現有學務人力已明顯不足。我們認為政府應加速執行學務人力改善計畫,持續增設專職專責的校安人力,補充專業輔導人力,建立明確的應變流程,以確保校園安全,保護師生權益。
五、穩師資、調待遇:在物價高漲的今日,教師薪資待遇未能合理調整,不僅影響現職教師生活品質,更降低優秀人才投入教育職場的意願。我們要求政府正視此問題,建立合理的教師薪資調漲機制,提供具有吸引力的教師福利措施,留住並吸引優秀的教育人才。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師資生聯會也到場支持本次活動,會長張語宸同學表示:儘管師大校內很多同學雖對教育工作充滿熱忱,但觀察到當前教育環境對於教師非常不利,有許多師培系所的學生決定放棄教職之路,轉而投身其他工作,師培漸漸不再是師大的主流。
師大師培生呂紹瑜同學更說,教育部未從根本解決問題,反而以「彈性聘任」等措施補救,甚至允許有業界經驗者僅需修習8學分後即可轉任教師,這對長時間完成師培流程的學生而言,簡直就是極端不尊重。他們認為師培生都期望能有健康的教育職場環境,讓未來能專心實踐教育理想,更期待教育決策具有專業度,若政府不重視教師尊嚴與專業,再多的熱情也留不住人才,最終受害的將是學生。
立法委員牛煦指出,今年 9 月 28 日教師節,終於恢復放假,這一天不只是多了一天假期,更提醒我們:在放假的同時,要重新思考「尊師重道」的精神,以及教育環境目前面臨的真實困境。今天的教育現場,老師們的心力,正被不必要的負擔與無端的壓力消磨殆盡。牛煦庭提出以下要求:
第一,教師工作應該以教學為核心,而不是被繁瑣的行政雜務淹沒。
第二,好教師需要被保護,而不是被放任消耗。
第三,好的教育環境,來自於好的教師職場環境。
牛煦庭同時呼籲教育部:正視全教總提出的五大訴求,傾聽老師們的聲音。改善教師的工作環境,不只是對老師好,更是對整個教育、對下一代負責。
針對全教總提出的五個訴求,立法委員徐巧芯指出:首先,教育部應該要正視教學現場的現實,濫訴、人力不足等問題,都需要更多協助和資源的投入,而不是丟給教師們處理。許多老師進行積極管教卻要被投訴,因此心灰意冷,失去原有對教育的熱情。再來,校安問題仍然依賴老師來面對,但老師不是警察,沒有能力也沒有義務去負擔,應該要增加相關專業的校安人力,負責處理校園可能出現的暴力行為。最後,更要重視教師的權利跟福利。今年教師節可以全國一起放假,但是在薪資調整跟待遇的部分還要再提升。徐巧芯強調,這些亟待改善的問題,已在立法院多次提出,希望教育部能夠針對全教總今天所提的五項訴求盡速回應,提出具體的政策並且落實。
立法委員柯志恩表示,教師節前夕還讓老師上街抗議,可見台灣存在教育弊病有多麼嚴重。賴政府不尊重教育專業、政治凌駕教育、政策缺乏溝通與配套、行政瑣務淹沒教學、還有親師關係對立、以及對老師濫訴等問題,都讓老師心力交瘁、不如歸去。希望教育部正視教師的吶喊:減少與教學無關業務、補足人力與資源、尊重教師專業、多傾聽基層教師的心聲。教育部如果持續漠視,將迫使優秀人才遠離教職,這將是台灣教育莫大的危機。希望教育部正面回應教師團體的訴求,勿再輕忽、迴避!
立法委員劉書彬表示,近年教育環境越來越惡劣,壓力越來越大,許多老師失望選擇離開學校;留在學校的老師告訴我,他們最怕的不是課業,而是教育部一項項沒有溝通的政策。包括「班班喝鮮奶」、「評鑑壓力」、「訴訟風險」,「資源和人力不足」,都忽視行政與人力負荷,結果老師被迫疲於奔命,根本無法專心教學。教育部真的了解現場嗎?有決心解決問題嗎?鄭部長上任時承諾半年內檢討,如今一年半過去了,仍只在開會。教育部應該向全國師生清楚交代,並拿出具體的行政減量方案,把老師還給教學,把教育還給學生。劉委員強調身為教育文化委員會委員,將會持續監督,直到亂象消失。
立法委員張雅琳表示,在教師節前夕,全教總號召全國教師站出來,呼籲教育部正視第一線教師的心聲。她指出,像是「校外導護」、「校園愛心球」,以及「無差別受理投訴、有罪推論」等政策,不僅偏離教育核心,更讓教師背負沉重壓力,教育部有必要檢討這些措施是否還要繼續推動,並研擬更妥適的替代方案。其他增置專業校安人力、落實行政減量、特教鑑定人員專職化,以及全面檢視私校教師待遇、確保與公校同等保障,這些都是攸關教育品質與教師尊嚴的核心問題,請教育部應研擬可行的調整方案,讓教師回歸教學本業,確認專業分工,讓孩子擁有更安心、更有品質的學習環境。
最後,侯俊良理事長強調,五大訴求不僅關乎教師權益,更直接影響學生的受教品質與校園安全,期盼社會理解與支持。他更提醒教育部,當教師的專業尊嚴持續被剝奪,當教師的教學熱情被無謂的雜務與訴訟消磨殆盡,台灣的教育品質也將隨之崩壞。全教總認為教育部應該體認到,「挺老師」就是「挺教育」,這場活動是教師們最深層的呼喊,希望教育部能以實際行動,證明自身捍衛教育專業的決心與能力,真正成為支持教師的後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