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消息公告 [ 瀏覽作業 ] :::
標題: 【全教會新聞稿】哀鴻遍野 v.s. 樂上天堂 跨科創新仍需兼具試題穩定 文具規範應再次釐清
消息類型: 最新訊息公告、新聞稿
部門別: 高中職 
最 新 消 息 內 文

 新聞稿                            發稿日期:2025120

哀鴻遍野 v.s. 樂上天堂
跨科創新仍需兼具試題穩定  文具規範應再次釐清

114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已於11820日舉行完畢,每年輿論對於學測之辦理均予以高度關注,全國教師會(全教會)與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全教總)為促進學校端教學與入學考試的良性對話,建構高中教師與大考中心的溝通平台,使考試更能貼近高中教學現場,於測驗當日分科辦理『114學年度大學學科能力測驗試題評論會』,邀請近60名服務於全國各地公私立高中學校現職教師,對今年度的試題進行全面的專業檢視與評論分析。

108課綱強調適性揚才,但從學生這些年來報考的考科平均數目來看,卻與108課綱的理想越來越背道而馳:111學年度學生平均報考4.38科、112學年度為4科、113學年度為5.02科,今年更增加為5.05科,意味著有更多的學生為了提高志願選填可能性,選擇數學AB均報考。108課綱中的數學分為AB、甲、乙的分類,美其名是為了減輕學生的負擔,所以學生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程度與性向的數學分類,但由於招生單位以「鑑別度」作為其科目參採標準,致使學生為了達到最高志願選填數,不得不納入所有考科。從這項數據來看,108數學課綱「適性揚才」完全無法達到效果,教育部應考慮重新檢討其分類的必要性。

整體而言,今年學測試題仍維持過往跨科的精神:數A提到金屬比例與合金的波長,與物理知識結合;自然科以光觸媒、諾貝爾物理獎得獎主題、反聖嬰與海洋等各項考題,彰顯跨科整合的知識體系;國文科、英文科取材內容多元;社會科以全球化雙邊貿易結合公民、歷史、地理等,其就生活取材的方式,亦符合108課綱素養的目標。

試題內容的一再創新,也是本次考試內容的亮點:數學B設計了單點透視法與柱體繪圖相結合的題目,挑戰學生的空間想像與幾何應用能力,並彰顯數B與數A不同之處;自然科則創新地將啤酒苦度單位及相關實驗設計融入試題,既生活化又增強探究實作能力。

然而試題的創新仍要回歸到試題品質的穩定,本次數學A8題涉及「指數冪次方中又有指數冪次方」的題型,恐有超出課綱範圍之疑慮;數學A讓考生哀鴻遍野、數學B讓考生樂上天堂,毫無意外再次凸顯數學考科難易度的不穩定;國文、英文考題均有出現題意不清或印刷不清的情況,亦有損試題的效度。以上問題居然出現在全國性考試之中,令人難以置信。

最後,第一天數A考場發生多起學生攜帶洞洞尺或非透明的尺,卻被監考老師沒收事件。依據大考中心公布之直尺規範:「材質為塑膠製、木製、鋼製等均可……」,但實務上卻有許多學生若使用不透明的尺,就會被監考老師沒收。雖然監考老師當場並未言明是否扣分,但已實際影響到考生的心情,建議大考中心應對此事有具體說明。後續針對可攜帶進入考場之文具應有更明確之規範,同時確保監試人員的說明與規範一致,避免造成高中師生的恐慌。

 新聞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