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惡法成為壓垮教師的最後一根稻草!
非痛下決心改革 不足以救教育
全教總要求徹查教師墜樓事件、廢除不良校事會議制度
針對近日連續發生兩位教師不幸離世的悲劇,全教總對此感到難過及惋惜,先對兩位教師家屬致以深切慰問。
事發之後,教育界瀰漫著低氣壓。地方官員急著澄清這是「個別事件」,或用「案主有情緒困擾」這類言辭來推卸責任,至今更未聽聞教育部長公開的慰問話語。面對教育官員如此消極冷漠的態度,全教總更感憤怒。因為,我們深知這並非單一的偶發悲劇。
翻開教育部近三年「各級學校校園安全及災害事件分析報告」,令人顫慄的事實就擺在眼前:「教職員自殺、自傷案件」通報數從110年65件、111年70件,在112年飆升至 148件,增幅超過2倍;更令人痛心的是,教職員工自殺死亡人數由110年8人、111年10人,112年更暴增至19人。這些統計數字無疑宣告:台灣教育現場已瀕臨崩潰,第一線教師的壓力鍋正式引爆!
事實上,當前國教現場呈現「三高」危機:高行政負載、高情緒勞動與高投訴風險。教師普遍面對的是無止境的行政壓力、日益惡化的投訴文化,以及孤立無援的不友善職場環境。
行政減量淪為口號,繁瑣的評鑑與專案讓教學成為教師最奢侈的副業。同時,管教空間萎縮與濫訴文化,逼迫教師在「管教」與「擔心被告」的恐懼中走鋼索。加上校園體制封閉,提出建言或異議者往往遭受打壓化,形成「解決提出問題的人」的霸凌文化。這種讓教師身陷過勞、恐懼與噤聲的絕境,正是導致悲劇頻傳的結構性元兇。
特別是原本旨在處理不適任教師的「校事會議」,如今已異化為整肅教師的工具。在主管機關「小案大辦、案案必查」的僵化指令下,校事會議成為濫訴者的尚方寶劍。即便只是微小的親師誤會,教師都得被迫經歷漫長、甚至羞辱般的調查與公審。這種有罪推定的程序折磨,讓教師不只要面對教學,還得隨時準備為自己的清白辯護,更是徹底摧毀了教育現場的安全感。
全教總認為,這兩位教師的離世,是在向社會發出最後的警語:老師已經撐不住了!我們更要嚴正指出,這絕非官員口中的「個別事件」,而是政府長期漠視現場教師壓力所導致的系統性災難。為此,我們提出以下三項要求:
第一,徹查新竹縣教師墜樓事件,反對草率歸因個人情緒問題
鑑於校園權力結構封閉,且為杜絕球員兼裁判之嫌疑,本案應有拉高調查層級之必要。全教總促請國教署介入,針對近日相關傳聞(包含職場霸凌、教師申訴評議爭議)進行客觀公正的完整調查,還原事實真相。
第二,即刻廢除異化的校事會議制度,停止對教師的行政霸凌與程序濫訴
目前的校事會議制度,早已徹底變質,無法達成原先加速處理不適任教師的設立宗旨,反而異化為惡意投訴者的報復工具或以及摧毀教師教學熱誠的行政夢魘。加上教育部最新公布的修正草案,完全無助解決學校困境,只會更加犧牲教師權益。為讓教育現場回歸到以往的寧靜,全教總要求廢除校事會議,才能避免更多師生權益繼續受到制度的傷害。
第三,避免教育政策死當,部長應下定決心根本解決,切勿固守113年修法的錯誤框架,任由制度繼續壓垮教師
全教總對於鄭部長就任以來,處理教育現場危機的表現給予「瀕臨死當」的評價。面對史無前例的教師離職潮,以及早已天怒人怨的校事會議濫訴亂象,我們嚴正指出:113年的修法方向完全錯誤,這才是導致今日亂象加劇的禍首!
面對近日教師以死明志的悲劇,身為教育界大家長的鄭部長,不能再以沈默冷眼旁觀。我們要求鄭部長必須展現魄力與決心,徹底檢討113年修法之惡,停止在錯誤的道路上盲目暴衝。唯有立即承認並修正錯誤,廢除這套折磨基層的法規,才能阻止教育現場繼續崩壞,這才是對逝者與全體教育工作者最起碼的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