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教育動態] [ 瀏覽作業 ] :::
標題: 《邁向國際》依「教師表現」支薪是否能提升教學?
類型: 國際教育動態
內 文

《邁向國際》

依「教師表現」支薪是否能提升教學?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外事部編譯

由於經濟暨合作發展組織(簡稱OECD)透過PISA國際學生標準化測驗蒐集國際比較教育資料,教師薪資的議題靜悄悄地浮上政治檯面。一般而言,在PISA中表現較好的國家通常在教育經費的投入也比較多,有的國家會降低班級人數,有的會給缺乏師資地區的教師較高的薪水,有的會提高教師個人薪資。問題在於,透過「按表現支薪」的方式,是否真能提高教學品質?

「按表現支薪」背後的意義及要處理的問題

「按表現支薪」意謂著支薪方式不是看年資或證照。贊成的一方認為,「按表現支薪」對於在教職中表現優異的老師比較公平。反對的一方則認為,教師表現難以精準被測量,而且它也會造成教師合作意願降低,或讓教師將其工作窄化為評鑑指標。此外,「按表現支薪」也要處理下列問題:如何定義「表現」?如何衡量「表現」?獎勵的規模為何?獎勵是給學校還是教師個人?

是不是「按表現支薪」一定能提升教學品質呢?

OECD國家中,大約有一半的國家實施「按表現支薪」的政策。但從調查中發現,「按表現支薪」與學生表現沒有關係,調查中只發現,在教師薪資低的國家中,有實施「按表現支薪」國家,其學生在PISA中表現較好,但在教師薪資高的國家,則出現反效果的狀況。

要實施「按表現支薪」需要考量的因素

要有效實施「按表現支薪」需要考量的因素如下:

1.    對教師的評鑑方式必須可信且有效,而且必須連老師也認為這樣的評量方式是準確且公平的。

2.    教室觀察不僅應該多次,且應由訓練有素的評鑑人來執行。至於評鑑所使用的標準必須得到教師認同,教師也認為這樣的標準的確可以反映出好的教學實施。

3.    學校本身的改善計劃。

4.    與學生及教師表現有關的學校管理資料。

5.    如果教師評鑑是涉及到學生的成績表現的「加值評鑑」,就要有工具可以追學生的逐年成長資料,並能指出任一教師對學生成長的影響。

除了上述因素要注意之外,「按表現支薪」是針對學校還是針對教師個人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針對教師個人的「按表現支薪」也許可以讓教師個人工作更加勤奮,但是難以測出學生學習成就改善是出自於現任教師還是前任教師或是來自於整體學習環境。針對學校的「按表現支薪」則可以促進校內凝聚力,讓老師覺得較公平,教師間的合作變得更緊密。但它的缺點則是將個人表現稀釋,也讓某些老師得以搭便車。不僅如此,獎勵經費的編列也是大問題。如果將獎勵經費固定,只有表現最好的固定百分比才能得到獎勵,反而會讓有的老師受挫。但是,若經費不固定,則可能出現獎勵過於浮濫,最終失去意義,讓老師對這項政策產生質疑。

不管怎麼說,要推動「按表現支薪」一定要考量背景因素,也要清楚認知,要將這類政策運作得好而且可長可久,有很大的難題要克服。支薪方式只是工作環境的一部份。有許多國家改善教育的方式不是透過薪資,而是成功得將教師成為吸引人的職業、提升教師的社會地位、提供實在的工作願景,而這一切都需要師培教育將教師培養成教育的改革者和研究者,而不是傳遞國家課程的公僕。

 

資料來源:OECD網站

網址:http://www.oecd.org/dataoecd/33/16/50328990.pdf

編譯日期:2012/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