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教育動態] [ 瀏覽作業 ] :::
標題: 為何自由選校會導致教育失敗?
類型: 國際教育動態
內 文

~~當台灣開始信仰市場機制可以提升教育品質,也不斷開始迫使教育向市場機制傾斜的同時,美國華盛頓特區中一個黑人社區的家長,在歷經住家週遭學校不斷被迫關校後,終於體悟到自由選擇的教育機制,讓勞動與中產階級的家庭更為不利。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台灣的教育,還要繼續選擇快速的向市場機制傾斜嗎?~~

 
為何自由選校會導致教育失敗?
Natalie Hopkinson
 
 
在美國的華盛頓特區,黑人社區的社區學校因「辦學不彰」而被連續關校,而富裕的白人社區學校,不僅提供誘人的課程,還有各項便利設施。這樣的強烈資源分配不均,主要是源於美國政府的「責任制」和「自由選校」的教育改革,讓服務弱勢區域的學校,在這樣的遊戲規則下,很容易就被定位為「辦學失敗」的學校,而這些學校的學生,則可以自由轉學,或拿教育券到私立學校就讀。當學生減少,學校就消失了。
這樣的教育政策,事實上是將競爭導入教育,讓學校也產生成功者和失敗者。對注重孩子發展的中產階級家長而言,自由選校所使用的語言,也許很有吸引力。但就實務面而言,這樣的制度不僅為富裕的族群服務,將公共資源挹注到私立學校和特許學校,也摧毀提供給勞動階級家庭以社區為基礎的教育,因為,資源不足的社區學校,無力供給學生好的課程和師資,但這些勞動階級家庭不管怎麼努力,在自由選校的政策下,充其量也只能選到二流的學校。更嚴重的是,學生及最優秀的老師將不斷地往更白、更富裕的社區流動,讓其他地區的教育資源更為缺乏,教育環境更為險峻。
對華盛頓特區的勞動與中產階級而言,這狀況也許嚴峻,但並不是只有我們遇到這個問題。儘管自由選校政策的效用還是一個謎,它卻受到全國各地的歡迎。其他地區就像我們一樣:他們到底希望政府挹注同樣的資源給社區教育?還是要把資源給私立學校和特許學校?不要再假裝我們可以公平地分配資源給以上兩者。因為這樣做的結果,只會讓某些人持續成功,而大部份的我們將會失敗。
 
Natalie Hopkinson為「Go-Go Live: The musical Life and Death of a Chocolate City」的作者。
撰寫日期:2011/12/04
本文為摘要版,欲一覽全文,請點《詳全文
資料來源:華盛頓教師工會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外事部編譯
編譯日期:201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