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教育動態] [ 瀏覽作業 ] :::
標題: 台灣教育要隨著PISA起舞嗎?—認識PISA的真面目
類型: 國際教育動態
內 文

台灣教育要隨著PISA起舞嗎?—認識PISA的真面目

全國教師會外事部

隨著PISA 2009成績的公佈,在全世界引起軒然大波。有歌頌上海的卓越表現的(華盛頓郵報)、譴責前朝的教育政策的(英國獨立報),也有把老師抓出來當代罪羔羊的(聯合晚報)。讓我們先把這些媒體報導撇開,檢視PISA的真面目。

 

PISA是什麼?

PISA是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所發展出的一個國際學生測驗,旨在測驗15歲學生在結束其義務教育之前,是否具備了融入社會的能力。每三年測驗一次,測試三個領域(閱讀、數學和科學)。每一次的測試,都會有一個主測科目,和兩個副測科目。以PISA 2009為例,其主測科目為閱讀,副測為數學和科學;而到PISA 2012,就會主測數學,副測其他兩科。不過,考試的內容,是以OECD自己制定的標準。

 

PISA的威力為何?

PISA之所以能夠引起全世界的廣泛討論,就是因為它的樣本是來自於各國的學生,並且將全世界的學生用同一把尺來衡量,並加以排名。這樣的方式,造成各國開始競爭,而排名落後的國家,就有可能被歸類為其教育政策不佳,需做改進。但事實上,PISA真的能為各國的教育做一個完整的體檢嗎?

 

PISA所測不到的問題

不可諱言,OECD藉由PISA考試,獲得許多不同國家的數據。但是,重點不在數據的獲得,而在數據的解讀方式是否真能呈現教育政策中的因果關係。

1.    排名退步等於教育退步嗎?

PISA2000年開始到現在,每一次參與的國家都在增加當中。如果就得分來看,大部份國家皆維持一貫的水準。而真正造成整體成就不均的是在學生和學校的這一個層級。也就是說,也許PISA能夠反映出教育資源分配的問題,但它對於整體教育的進步或退步,並沒有產生直接的關係。

 

2.    PISA考得好的學生真的比較有競爭力嗎?

OECD宣稱PISA可以協助政府訓練學生「處理快速的改變,謀求目前尚未出現的工作、運用目前尚未發明的科技,以及解決目前尚未出現的問題」,但事實是,目前最年長的參與過PISA也不過二十來歲,對於他們的競爭力的評估,為時尚早。所以,OECD所聲稱的PISA的功能,到目前為止,並未獲得證實。

 

3.    PISA的指標與各國的國家標準並不相關

PISA規劃出六個能力等級,最低的兩個等級,是屬於PISA不滿意的等級,但在許多國家的課程指標裡,有可能已屬於滿意的結果。所以,在讀PISA報告時,應就PISA指標與本國指標做一比較。

總之,PISA資料的確能夠提供許多各國的資料,但是,這些資料是否能確實反映出各國的教育問題,以及解釋學生表現的不同面向,其實是個未知數。